论缅北诈骗园区与军阀生态

主持人:
今天想问一个关于缅北军阀的问题。就是说,您经常在推特上谈到位于滇缅边境、并且不受缅甸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缅北的亲华的军阀势力,比如说有佤邦的鲍有祥(1949-)、果敢的白所成(1950-)和彭家声(1931-2022)等等这些人。最近因为有很多中国人被诈骗到缅甸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遭受虐待的这样一类新闻,比如说缅北地区以及当地的军阀也得到了比较多的关注,但是实际上呢,我感觉华语世界一般人对这一带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的有限。今天想请您给我们梳理一下缅北亲华军阀势力的历史来源、他们目前的政治军事现状、以及他们和中国之间现在以及之前,从历史上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刘仲敬:
舆论很显然说的是完全相反的话。华人倒霉的地方就是,跟其他所有人倒霉的地方,无论跟文明人还是蛮族相比倒霉的地方就是,他接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反着来的。大体上讲,就是缅北军阀没有欺负华人,所谓「缅北军阀欺负华人」这样的舆论,差不多就像是文革时期甚至80年代我上小学时候经常看到的那种,香港资本家或者是东南亚排华势力是怎样欺负华人的那个舆论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都知道,70年代到80年代的香港英国当局、东南亚的泰国当局、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当局之类的政权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然比起西方民主国家要差得多,但是他们对待华人至少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华人要好得多。

为什么要搞这些舆论宣传?就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人偷渡跑到香港东南亚是比较容易的,距离很近,所以就先要洗一洗你的脑,让你觉得香港当局东南亚当局都是坏得不得了的人,你自己就热爱我们的祖国不要往那边跑,如果你不热爱我们的红色中国这个祖国而往那边跑的话你就是个sb,说白了就是这个原因,是颠倒歧视链。你要说东南亚很坏、比美国坏得多,东南亚国家对华人比美国对华人要坏得多那是真的,但是它比中国对华人要好多,这也是铁的事实。但是80年代的一般人是不大可能跑到美国去的,距离还是太远、双方之间的接触也太少,跑东南亚和香港太容易了,所以首先封这一块。

现在搞舆论宣传什么意思?就是跑缅北太容易了,跑别的地方没那么容易对不对?缅北太近了,所以让你不要主动往那里跑,那里太可怕了。香港资本家恶狠狠地剥削可怜的华人,东南亚排华排得不得了,可怜的华人只有投奔伟大祖国才是唯一出路。实际情况当然恰好是相反,你要谋生的话到东南亚去谋生要更容易些。缅北军阀对华人也不是很好,当然也比美国人要坏得多,但是现在你到缅北去求生或者到越南去求生,比在沦陷去要容易得多、受到的虐待也要少一些,这才是目前搞出这种宣传——为什么以前不搞这种宣传?在江泽民胡锦涛执政的时候、中国还是中美夫妻国的时候,沦陷区求生比缅北也不差到哪里去,差不多,有些地方,比如说深圳浦东这些地方、开发的地方可能还更好一点点,所以没人说缅北的坏话。现在不行了,在伟大的习近平时代,沦陷区的日子每况愈下,就要像七八十年代比香港差一样比缅北差得多,而广西云南一带的边民已经纷纷向越南缅甸逃跑了,这时候所以你就要搞反面的恐吓宣传,让大家相信缅北是人间地狱。其实相对而言,恰好因为缅北不是人间地狱,而是就算是十八层地狱,是比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一层的一个比较好的地狱,所以大家才来搞这个宣传。

「缅北」这个词是1945年以后才有意义的词。在那以前,包括在清缅战争(1765-1769)、明缅战争(1550-1606)的时代,薛福成(1838-1894)和英国外交官讨论边界的时候才定出来的近代国家欧洲意义的那种明确边界是不存在的,多重从属是很常见的事情。整个东南亚,长安和洛阳帝国、以及后来北京的帝国控制的扬子江以南,控制的也就几条交通线,此外的地方都是不同程度的羁縻之治或者附庸国体制。而缅甸政权从阿瓦,现在经常被华人称为瓦城的曼德勒(Mandalay)起家,南下征服了下缅甸的孟人(Mon people),建立起来这个缅甸帝国,在成化年间(1465-1487)控制的土地大概也只有今天缅甸联邦的三分之一左右。西方阿拉干人(Arakanese)更多的是诸印度的一部分,跟印度的联系更多一些,他们也有一定的征服的野心想南下。东方各族群基本上是跟现代的寮国很相似的,讲泰语、文化上跟暹罗王国极其相似的泰语各酋长国。

泰语各酋长国的势力范围一直深入到湘桂之间,这些酋长国有的会像夜郎的杨家一样接受一个羁縻州长、都督之类的称号,变成明国皇帝的藩属之类的。用这种方式他可以得到一些好处,就是跟其他的阶级地位相似的酋长国的酋长竞争的时候,他可以拿着皇帝的赦命说,我应该多吃多占,因为我是皇帝赐封的,我们家还是狄青(1008-1057)带来的,比你们这些土佬要高贵一些。就像《战争与和平》那个时代的莫斯科贵族,讲法语的贵族就要比讲俄语的乡巴佬要高明一些,你讲俄语说明你丫是个乡巴佬,我讲法语我才是圣彼得堡宫廷来的文明人。因为我能讲汉语还读了些四书五经,所以我比你逼格高。逼格高是不是待遇应该高一点呢?在陶希圣(1899-1988)那个时代留学生就要多拿点钱,像陶希生这样的土学生、钱穆(1895-1990)这样土学生就要少拿点钱,地位,尤其是知识分子最看重的面子,说话没人听。酋长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酋长是拜占庭皇帝赐封的,还娶了拜占庭公主,我们莫斯科的大公爵顿时就抖起来了,你们那些什么梁赞大公国特维尔大公国都不算数,通通听我的,我才是拜占廷皇帝特别封过了的。土司也是这个样子,土司说我拿着个明国皇帝或者是清国皇帝的诏书,还有一套编出来的狄青的家谱,说我的祖先曾经帮狄青打过仗,或者就是跟着狄青从山东南下的,那就像是美国人说我的家谱是五月花那一批过来的,那你的血统就比跟川普一起19世纪过来打工那些人就要登时显得高贵了不少。

能够装出这一套逼来是需要有成本的,虽然它多半是编的,但是付出这些成本就要有收益——比如说我在我的臣民面前,别人的酋长土司在臣民面前没啥威望,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也就是人民有需要打官司的时候请我吃一顿饭而已。我可不行,我堂堂明国皇帝赐封的土司,皇上还任命我当什么什么都督呢,可是堂堂的五品官四品官呢,我是都督我是知州,我怎么能够平时一点工资都没有,只有打官司的时候你们临时请我吃顿饭呢?不行,我也要像别人的,我虽然是个土知州,有着一个「土」字,但是我也要像杨知州正规的知州一样,应该有个常设性的工资,广大臣民们是不是要每年都给我发点工资,而不是打官司才给我发点工资呢?你看,因为我当了明国的土司,所以我就享受了每年都发工资的正规军待遇,而你们这些酋长呢,因为没有得到明国皇帝的敕封,也没有编出一套狄青狄元帅的家谱,所以你们只能够人民有事的时候请你一下,没事的时候你跟人民一起。

就像是1945年的李荣保(1887-1967)一样,有事的时候强盗来的时候人民需要他带队出征、打官司的时候需要他评理,平时的时候呢他自己砍柴自己做饭自己打猎,生活得跟普通人一样。而且他在他的十八山里面还根本算不上最有钱的人,要按照共产党的阶级成分划分方法的话,他连地主资本家都算不上,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常设的工资呀。但是已经被大清皇帝封过的那些土司就不一样了,阶级地位就高了一些了,他可以把习惯法扩充到这个地步,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要送点猪肉啦稻米啦这些东西,等于他就常年有工资了,阶级地位和实际利益都有所提高。一般来说酋长愿意把自己变成土司,主要就是为了狐假虎威和捞取这一点实际上的好处。

用这种方式,按照地图开疆的方式,大明国的疆土比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土、和中华明国在1945年向英属缅甸声索的疆土、和薛福成在十九世纪末期跟英国代表谈判划分缅甸边界时的疆土都要大得多。现在缅甸人在地图上划出来的属于缅甸联邦的领土,北部三分之一被划在了明国的疆土内部。但是这其实都是空的,这些疆土像缅甸东部那些酋长国一样,实际上是自我管理的,明国皇帝和缅甸的国王、和印度的各位君主、孟加拉的埃米尔都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管他们的事情。其中归化得最彻底的,像广西土司那种,也不过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编出了家谱、得到了一些常例,得到人民的常例奉献,因此钱就多了一点点而已,实际上仍然是酋长国体系占压倒多数局面。

因为堂堂的中华帝国在地图开疆这方面领先于其他各国,所以它把缅甸北部三分之一划进它的领土,而缅甸王国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划分的话,你就会发现在成化年间或者是正德年间(1506-1521),缅甸王国的疆土不包括缅甸北部的三分之一、也不包括今天缅甸西部的三分之一,但在东部边界方面比今天缅甸边界要大得多,把今天泰国北部的大部分、和寮国西南部的大部分纳入了自己版图。等于是今天泰国北部的酋长国、寮国南部的酋长国,通常是向阿瓦的朝廷称臣纳贡的,尽管称臣纳贡也是虚的,但是按照明国皇帝的标准,奴儿干都司(注:1409-1434,满洲和蒙古的一部分)也算是明国领土的话,那么没有问题,这些地方是可以算是缅甸领土的。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缅泰战争(1765-1767),却克里大王(Rama I, Chakri dynasty)和其他近代泰国民族发明家发明成为泰语各民族英雄的君主,把泰语各民族从缅甸帝国侵略的淫卫之下解放出来为止。当时的趋势,似乎以曼德勒为基础的缅人在搞定了下缅甸的孟人以后,似乎[顺势东下南下是可以把今天寮国、泰国、柬埔寨的土地全部吞下的。[泰语]就像是北京的中国皇帝或者洛阳的中国皇帝经常认为,百越各国天生迟早就要会归化中华帝国,现在虽然你们大部分还是未开发的生番,但是总有一天你们会好好读四书五经,做我的士大夫和编户齐民的。缅人对泰语各族群差不多也是这种看法:泰语各族群早晚会变成缅人的藩属,最后变成缅甸王国的一部分的。

但是这时却克里大王和其他一些泰国民族英雄,后来发明的泰国民族英雄,虽然当时是封建领主,起兵把缅人赶了出去,建立了今天的泰国的原型,也就是暹罗王国。暹罗王国又绥服了,也就是说把今天寮国和高棉以及(那已经是19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了)马来半岛上一些穆斯林酋长国变成了自己的藩属,形成了缅甸和泰国长期争霸,大体上跟满洲帝国在统治北京的时代基本相同的时代,就变成了缅泰长期争霸,争夺中南半岛霸权的斗争;在这个斗争当中,边界上的各部落各酋长国,有很多都是两面称臣的。在这一时期,在明国曾经向明国皇帝称臣的很多酋长国,当时所谓的「三宣六慰」,其中之一就是今天的寮国,不再向清国称臣,所以清国在中南半岛的理论边境、地图开疆的意义上的边境,仿佛比明国后退了很多。如果按照明国的开疆标准的话,今天老挝的大部分和缅甸北部的三分之一算明国的藩属国,但是到乾隆年间的话,这些地方大部分已经变成缅甸和泰国的藩属国了。

也就在乾隆、嘉庆年间,在清国、缅甸、泰国三角交界处的众多酋长国当中,有一个酋长国就是今天果敢民族的前身,它的酋长采取了比较独特的发明模式。他给自己制造两套相互矛盾的家谱,其中一套家谱说,他们跟云南的很多土司一样,是明太祖明成祖时代派来的文武官员,到了当地变成了当地的土司;第二套家谱是,就是他们的祖先是永历皇帝(1646-1662)和李定国带来的南明的部众,被清国迫害以后建立了当地的土司。现在可以肯定就是,这两套家谱像是夜郎杨家的两套家谱,一套家谱说是他是残唐时期的长安武将、另一套家谱说是他是北宋时期的杨家将,这两套家谱虽然相互矛盾——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它们可以同时为假,但不能同时为真,事实上它们同时为假,两套家谱都是假的。果敢土司制造出来的两套家谱不幸也都是假的,当然它们不可能同时为真的,他们的祖先不可能既是永历皇帝带来的人、又是洪武皇帝带来的人,其实他们也两套都不是。

他们家谱发明的时间,按照顾颉刚他们那套《古史辨》的方法考辨的话,大概是在清朝中叶发明出来的。发明的原因是因为云南的马帮和滇蜀的移民在当地活动,有一些人,比如说彭家,现在的彭家声他们的远祖,就自称他们是清朝中叶的四川移民移民到当地,他们带来了一些汉语的书籍和大清国的政治知识。在当地酋长国的博弈当中,跟他们敌对的一些酋长国正在抱缅甸人和泰国人的大腿,于是果敢的酋长就觉得,我可以抱一个比缅甸人还NB的大腿,就是大清国皇帝。但是在大清国皇帝面前你要有点面子,你必须向大清皇帝证明,你这个遥远的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来的酋长国,跑到我这里来要钱要枪,我还非得要给你一些优惠条件,比如说你要钱的时候要给你一些钱、要枪的时候要给你一些枪;你要派人到我这里做生意的时候,我还要把你派来的商团当做藩属国派来的大使,沿途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做生意还不能向你收税,还要给你贸易优惠条件、给你最惠国待遇。这些好处是不能白给的呀,不是说什么酋长都能够揩到我大清国身上来占点便宜,你好歹要有点依据。你说吧你有什么依据?

可能的依据就只有两条:A,本酋长国自古以来,远的不说唐宋不说,大明国在的时候曾经向大明皇帝称臣,也揩过大明皇帝的油。大明皇帝都让我揩油,你大清国不是到处说我大清继承了大明国的法统和江山吗?那么我们继续揩你大清国的油也是很合理的,大清皇帝可不能拒绝我哟。于是根据这种理论就产生了故事A:我们家是洪武皇帝派来的,向大明国皇帝朝过贡,大清皇上请继续接受我的贡品吧。也就说我送一点土特产给你,然后我的商人我给他一个大使的名号到北京去朝贡,带着我的货物来,沿途官吏不能向我们收税,我们可以很便宜地买货,还可以收买你的货物;如果我没有这个朝贡国的身份的话,我到你那里就要纳税、买你的东西还要受各种各样的吃拿卡要、还要交各种各样的税收,现在我就得到了贸易优惠待遇。

不过这个故事是假的。因为清国初年,就是顺治康熙年间清兵进入广西云南的时候,当地的土司已经有很多来归附清国了。当时清国毕竟还是一个历史记录比较发达的朝代,就是哪些土司向清国总督报过名,清国皇帝是有一本账的。很不幸,我们敬爱的果敢土司在隆武皇帝的时代(1645-1646)、绍武皇帝的时代(1647)、永历皇帝的时代,并没有拿着前明的诏书或者是印章之类的来归附清国皇帝。这是不是有问题呀?你老实告诉我,别以为我们大清皇帝的油是很好揩的,我们清国人聪明得很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骗。

所以这第一个故事就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有第二个故事。针对着第一个故事面临的问题,我们迅速就编出了第二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清国的记录上面没有我们,这是很好解释的,因为相比那些已经归附,在第一时间归附清国的土司来说,我们是比他们更高贵伟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要拥护流亡的明国皇帝呀。别人都见风使舵地归附了得势的清国皇帝,而我们孤忠耿耿拥护明国皇帝,自然归附清国皇帝的土司名单就没有我们了,因为我们正在拥护李定国将军、郑成功将军和堂堂的永历皇帝。你看乾隆皇帝不是就说过吗?顺治皇帝不就说过吗?明臣而不侍明那叫不忠。乾隆皇帝不是说过吗?大清国尊重那些跟他们作对的史可法这些人,要好好祭祀他们,因为他们是忠臣,大清国最尊重儒家的忠义之道了。至于那些投降我们什么洪承畴之类的,他们虽然有功但他们是贰臣,虽然可以给他们待遇,但是我们是瞧不起他们的,因为我们大清皇帝是最讲究忠义的。

你看你看你看,现在你每年给好处那些土司,每年到你那里吃拿卡要的那些土司都是些贰臣,而我们才是真正的忠臣呢对不对?是不是“最后图穷匕首现”,我们这些忠臣是不是应该拿更好的待遇呢?正如越南共产党在1998年说的那样,越南南北战争、抗美援越战争时期的仇恨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的越南共产党不再代表北方共产主义者和南方民族主义者作斗争,而是代表全越南的全民族,北方的共产主义者和南方的民族主义者都是我们自己人。就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共产党跟国民党争天下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国同时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代表共产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所有的中华民族主义者和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我们的好同胞,OK?你们再也不要根据过去的国共斗争,或者是南北斗争或者明清斗争的方式来考虑新时代的问题了,那都是冷战思维,现在团结起来一起闷声大发财吧。

所以我们也就捐弃前嫌,不再按照李定国时代明清斗争的逻辑来考虑大清国了,我们准备接受统战,拥护大清皇帝。你看你看,请问重庆企业家的统战价值高呢,还是香港企业家的统战价值高?当然是香港企业家了。是香港企业家的统战价值高呢,还是台湾企业家的统战价值高?当然台湾企业家了。为什么?因为香港企业家不在我们统治之下,而台湾呢还跟我们打过仗。现在讲和了讲和了,大家都是中国人,不打了不打了,因为你曾经能够打过我,所以你的待遇要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果敢土司,我说我是土司所以我就是,作为曾经追随过永历皇帝和李定国、曾经打过你们大清,但是现在响应乾隆皇帝的号召,我们现在都是大清臣民和儒家门徒,过去的仇恨不提了,我们现在前来归化。孔老夫子说过,怀百工来远人,我们的统战价值可比那些在顺治朝就归顺大清的贰臣要高得多,你们是不是应该多给点钱,多打点钱才符合大清国政治伦理呢?于是这个补丁打得可真好,我们的阶级地位又上了一层,我们不仅是明国土司,而且还是李定国时代的忠于永历皇帝的忠臣,统战价值嗖嗖嗖地上去了。

但是大清国有他令人讨厌的一面,就是他这些翰林学士也不是吃干饭的。于是他们又做了一番考证文章、又做了一些考证工作,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其实你丫也不是李定国的人。据我们大清国的考证,被你拿出来当作李定国旧部的那些人,好像是在嘉庆年间(1796-1820)我们大清国四川行省和云南省的人民,跟着马帮跑到缅甸去做生意才住下来的。你说他们是永历皇帝的官兵,而我们的地方官和我们的知识分子却认为,在李定国跟孔友德他们打仗的时候,这些人的祖先还TMD没有搬到四川去呢,他们是在康熙雍正年间才搬到四川去的,然后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才搬到缅甸去的,而你却说他们在顺治年间就已经追随李定国将军跟我们打仗了。

亲爱的,你以为我们统战部是吃干饭的呀?随便跑来一个不知道从旧金山还是从什么什么地方跑来一个流民,拍拍屁股说我爸爸我爷爷是国民党军官、我外祖父是国民党的军医,现在我的统战价值很高,请让我当政协委员。你以为我们的政协委员这么好混呀?我不调查你的家谱吗?你是不是像广损(注:twi. @Summary52997362,在人人网原名庆韵)一样,其实你是在1949年投共,但是现在你在90年代把子弟混出国了以后,你到了美国去冒充国民党军官的后代,还想捞点统战价值呀?我告诉你,我们大清国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我们的钱没那么好骗,你那些自吹是李定国将军手下军官的人,他们的家谱我们是能考证出来的。拜托,大清富有四海,不稀罕你们这个酋长国,你给我老实一点。你们这些边远地区的野人总是凭着自己的小聪明轻视天朝大国,你当我们是不读书的废柴呀?我们可是响当当的两榜正途,211工程的名牌大学出来的呢,翰林学士可不是骗来的呢,我们是优秀做题家,我们很会查书呢。

想当年广西来安路的土司李家,他们跑到忽必烈那里去要待遇的时候,这一套他们早就玩过了,哼哼哼哼哼(注:壮族土官族谱集成,P534-535)。他们以为忽必烈一个蒙古酋长新来乍到,对于东南亚边境的情况很不清楚,不知道你们跟宋国和其他酋长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他就狮子大张口说,我是宋国的封疆大吏节度使,当过三品大员。我给你列出一个很长很长的名单,名单写了整整三页纸,都是我从宋国皇帝那里得到的官,咔嚓咔嚓咔嚓,我,公爵,我,节度使,我,布政使什么什么什么的,宋国什么什么什么路的总管,是来远路的总管什么什么什么的。总结下来的结论就是,如果你接受他给自己拿出来的这一套官衔的话,没有问题,大元朝怎么也得让他当一个行省丞相嘛对不对?平级任用嘛。毛主席曾经说过,白先生白崇禧只要带着他的兵马来背叛蒋介石投靠我们,我们保证他的部队和地盘我们不动,蒋介石舍不得让他当国防部长,我们舍得,保证只升官,他当国防部长,他的部下我们一律给他升一级。背叛南宋归附我们大元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你升官呢?你原来都是堂堂的总管了。乖乖总管呢,那是省级行政区的大官呢,我们至少也得给你封一个行省左丞吧,行省左丞总得有相应待遇吧?咔嚓咔嚓咔嚓。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敬爱的元世祖忽必烈同学虽然是蒙古人,但他一点也不像是我们敬爱的东南亚各酋长国、骆越酋长国、桂尼士兰酋长国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外国人和sb,他并不好骗,他手下也不是找不到文人学士。他经过一些考据工作就证明,妈的,你当我们傻多数啊,人傻钱多速来?我大元富有四海,不是付不起你要的这点钱,只是大元皇帝很好骗这个名声如果出去了以后,全世界的骗子都跑来找大元皇帝揩油了,我们也受不了呀。再说大元皇帝的尊严放到哪里呢?让你们这一个小酋长轻而易举地给我骗得一塌糊涂骗出钱来了,我们面子往哪里搁?征服四海的大蒙古帝国有这么好骗吗?去去去去去去,回去回去吧,给我好好挤泡沫。我老实告诉你,我们考证过了,从南宋那里过来的降臣也给我们报告过了,你这些头衔都TMD是你自己编出来的。老老实实按照你真实的身份,你管几个村几个店,手下有多少人马,给我拿一个真实的清单来,我们论功行赏,按你真实的地位给你相应的封赏。但是你也别以为借着改朝换代的时期,你随便给自己假报成分假报职称,就可以发一笔横财。

于是该酋长就灰溜溜地被忽必烈赶了回去。他回去就气不过,就心想,忽必烈你以为我是好欺负的吗?我可是本地的地头蛇呢,我能给你制造麻烦。于是他就到本地去找了一些跟他地位差不多的酋长跟他们说,做大元的百姓真TMD不好,要给鞑靼军马供应各种差事,不如我们联合起来给蒙古兵作对,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厉害。然后这件事又被忽必烈发现了,他派阿里海牙带了一支蒙古军队从湖南南下,开到这个酋长国的边境上线上然后按兵不动,意思就是你不是要打吗?打打看。这一下他联络好的其他酋长都纷纷表示,我们拥护大元,不会听这些坏人的话。

他陷入孤立状态以后,觉得要单枪匹马跟大元的军马打一场有点不划算,于是又派了一个使者去找大元朝廷,带了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不那么通词膨胀的清单,按照这个清单,这个清单我们要注意,就是后来明国朱元璋掌权以后的土司底册(注:土官底簿)的基础。按照这个清单,他老老实实承认他老人家只是一个土司头子,所管辖的区域大概相当于宋国的三四个县,手下的能够征发出来打仗的男丁大概只有几千人,按照广西的标准算一个大土司,但是总管,对不起,南宋从来没有任命他当过总管,他只是借机投机,想给自己捞点好处而已。
于是忽必烈表示,我老人家大人大量,你们这些蛮夷不懂得礼义,在真命天子面前撒谎,这个欺君之罪老子就不跟你计较了。现在你肯说实话很好,说实话我就按你说的实话给你,你是土司我就封你做土司,更多的待遇你别想,你本来就是这个阶级,我就给你这个阶级待遇。于是他就当了大元国的土司。

后来这些材料被明国皇帝拿来当做处理广西土司问题的依据,放在皇家档案里面,叫做土司底册。我们大清国接管了明国的档案,对于土司底册这些东西是很清楚的,尤其是我们也很清楚你们是怎样起初欺骗大元皇帝的,所以你别以为你是第一个来骗我们的。哼哼哼,你们这种人几百年以前就用过同样的骗术了,现在再来骗我们大清皇帝没门。

于是关于永历皇帝的故事又这样失败了。果敢土司继续,或者说开始,从清朝中叶开始,就向他的臣民们、向缅甸其他酋长国自称说我是大清国的土司,如果你们敢对我不利的话,大清国会派清兵来打得你满地找牙。这个忽悠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酋长国的商团想要到四川云南去发一笔大财、想大清皇帝给我们以外交官的待遇以及贸易优惠待遇,这个待遇他并没有捞上。大清国并不承认他们是洪武皇帝或者是永历皇帝的部众,但是大清国也并不拒绝他到处自称他是爱国华人。

这跟统战部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说广损同学跑去对统战部说,我是国民党军官,请让我做政协委员、华枪队队长,统战部肯定会一脚把他踢出去,就像大清皇帝的理藩院和礼部一样不会承认你的。国民党军官有哪些人、投共的国民党军官有哪些人、现在还在台湾中华民国任职的国民党军官的是哪些人,你以为我们查不出来呀?但是如果你要在美国继续当爱国华人,跟各种独派势力,跟台独势力、蜀独势力和各种独派继续做斗争,我们还是赞赏你的,只是你要的待遇和级别我们不能给你。你想要在爱国华人群众的队伍中混一口饭吃,你是可以的。

果敢土司在大清国中后期就是这个待遇。大清国并不承认它是忠义的明国土司后裔,但是作为儒家世界主义的信徒,怀百公来远人,蛮夷酋长倾心向化想学点儒家的道理,我们是不会拒绝他的,只是你要的那些贸易特权什么的,休想休想休想。同时你自称你是大清国新封的土司,要到缅甸或者是他蛮夷那边去要狐假虎威,我们也可以假装看不见,你要自己说是华枪队队员到美国去招摇撞骗,我们统战部也是不管的。

就是在这种睁一眼闭一眼的状态之下,果敢土司进入了19世纪。这时在19世纪后期,清国和英属印度征服了曼德勒的缅甸王国。缅泰边境的各位东南酋长看到大英帝国的声势比过去的缅甸王国最强盛时还要大得多,纷纷前来归顺,于是英印帝国的缅甸行省的版图就比缅甸王国大了一倍。缅甸王国其实跟清国之间是隔着很多酋长国的,但是英属缅甸迅速的把这些酋长国都纳入了自己统治范围内,因此英属缅甸的边境就直接跟清属云南的边境相接壤了。于是英国方面要求划定边界,派探险队去画一画地图,确定一下边界。清国方面派薛福成作为代表跟他们划定边界,就产生出了滇缅边境的第一条近代边界。但是同时这个边界只是粗略的划定,里面还漏了很多,就是现在疯传的江心坡问题(注:在现在的克钦邦),或者后来搞出外交纠纷的片马问题(注:云南泸水市片马镇)之类的一些未定地带、还有一些两属地带,还有一些被划在清国边界之外、但是跟清国有传统宗藩关系,英国认为可以维持些传统宗藩关系的两属酋长国。

我们要注意,在这次划定边界过程中,因为这是正式谈判,双方都是严肃对待的。果敢土司并没有被划在忠于清国的土司,和虽然在缅甸境内、但是可以允许按照传统关系继续向清国朝贡的那些土司一类。也就是说咸丰同治朝的清国朝廷和英国政府,和已经归顺英国的缅甸王国和各酋长国都认为,果敢并非像它自称的那样是明国和清国的传统朝贡国。果敢酋长国被认为是划界以前的独立酋长国,划界以后依附英属缅甸的大英藩属国,这就是它的真实地位。所以现在果敢民族发明家所说的它跟清国那些关系是它单方面制造出来的,为了在清国方面捞好处、以及未来在缅甸泰国方面狐假虎威制造出来的。如果有这样的关系的话,薛福成当时是尽量想为清国多争取一些土司领地的,他肯定会把这些文件拿出来证明这些果敢土司是清国领土,即使被划在缅甸境内也可以继续跟清国维持朝贡关系,但是完全没有,他连要求都没有提过,没有提过就是说这种关系并不存在。果敢其实是跟周围的各酋长国一样是泰语各酋长国之一,只是它的领导阶级可能受了一些四川移民广西移民云南移民的影响,想利用这个方式装逼捞好处,同时在当地酋长国的政治平衡当中找一个外援。

无论如何,尽管这个家谱是编出来的,作为酋长国它跟当地的其他酋长国和土司一样。土司杨家,就是在把自己发明成为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的土司的步骤过程中间给自己起了汉姓,杨家的统治还是像周天子的封建统治一样是稳定的。清朝中叶过来了一些移民,有一部分长期跟着它混,也变成乱封建领地的一部分。比如说彭家声他们家的祖先,这方面的材料应该还是可信的,是清朝中叶移民过去的四川人,但是从清朝中叶以后一直住在果敢,世世代代为土司效劳,就变成了「世侯」,蒙古人所谓的「世侯」、周天子所谓的诸侯。你爷爷是土司、我爷爷是土司的总管,所以土司的孙子当了土司、土司总管的孙子也还要继续当总管这样,他就变成了当地土司的家臣,世世代代跟着土司混。白家,就是现在果敢亲缅派那一派,白光华(注:白所成的父亲)他们那一批,也是同类的土司的家臣,只是阶级地位比彭家稍微低一点。在封建制度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就是土司代代相传、他们也代代相传。他们对土司用处之一,就是他们能够为土司经营贸易线路、取得土司领地本身不出产的各种物资,包括食盐在内。

这就涉及另一个迷思(myth),就是因为大帝国的历史记录比较完善,所以我们往往以为贸易是跟大帝国有关,其实恰好相反。就是贸易是自古以来的事,酋长国和部落之间的贸易是自由贸易,基本上是自由贸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时代楚国的产品会出现在乌克兰的黑海沿岸的缘故。

当然内亚或者哈萨克的产品出现在楚国甚至是出现在闽越也是毫不令人惊讶的,因为所有的小酋长国都没有能力垄断贸易。部落,我顶多打一个部落,有人失败了,失败的部落也很难把它全部征服,他大不了跑路,跑路跑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混。既然没有办法用强力,只能用交换,所以其实贸易线路反而是非常通畅的。在大帝国兴起以前,酋长国实行的全都是自由贸易政策,因为它没有别的选择,它只能自由贸易,其实物流速度是非常快的,从楚国或者闽越或南粤到乌克兰或者到到伊拉克,双方的货物交流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长城修起来以后,货物贸易反而变得困难了。为什么汉武帝以后,中国王朝的黄金就急剧减少了?春秋战国时代黄金很多的,秦汉之际的黄金也很多。苏东坡对此就感到非常不解,他所在的宋朝黄金也是非常不够用的(注:仇池笔记,论金盐)。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原王朝是个大帝国,它能够用贸易政策为自己服务。长城与其说是军事要塞,不如说是贸易封锁的柏林墙,长城有一个作用就是,长城修起来以后,过去所有部落都可以漫无边境地进行贸易,现在就只有在皇家指定、比如说汉文帝指定的在代国北部那几个口岸实行定点边贸,就像邓小平指定深圳跟香港定点边贸一样。汉文帝本身就是代国人,他对匈奴实行缓和政策,在代国实行边贸,主要原因就是他自己就代国国王。他知道赵国灭亡以后,不肯屈服秦国和汉国的流亡者很多都在匈奴,他们像流亡香港和台湾的华人一样经常搞颠覆活动,如果开放贸易让他们发财,让这些还乡团能够到自己老家来发财的话,他们就可能像是到中国投资的台商一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共戴天的敌人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外代理人。

但是你想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更不要说春秋战国以前的部落时代,谁也垄断不了贸易,沿着整个长城所有的地方,地理形势和交通形势允许的地方,所有的地方都有贸易口岸。到汉文帝时代就只有几个定点贸易口岸了,汉武帝为了跟匈奴打仗对匈奴实行财政制裁,干脆把这几个口岸也给关闭了。明国皇帝跟蒙古人也是这样的,每一次明国跟蒙古打仗的时候它就要关闭贸易口岸。而倭寇战争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明国想要关闭吴越贸易口岸,这都是政治上的需要。

大帝国可以用关闭贸易口岸的方式来干扰贸易达到政治上的目的,而小酋长国是办不到的,因此大帝国经常把贸易统制当做自己的政治工具,而酋长国一般都是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时候,黄金虽然其实是产在西非的,但是到处流动,基本上不产黄金的东亚各酋长国和诸侯国不缺黄金。战国各诸侯铸造货币的时候黄金多得是,秦汉之间大量使用黄金,因为那时候贸易还不能封锁。汉武帝以后黄金急剧减少,为什么呢?中国皇帝实行贸易统制政策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于是黄金就顺着自由贸易的路线流动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因为中国是个大市场,但是是个管制的大市场,而黄金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的口岸。

就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把上海毁掉以后,香港就突然发了大财,为什么呢?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大市场,中国的货物只能从香港转口,那么香港怎能不发财呢?[dd黄金全部到了香港,]过去分布在重庆、汉口、九江、苏州各地的黄金,现在全部集中到香港了。同样,中华帝国稳固以后匈奴斯基泰的黄金、唐宋之际青海部落的黄金、宋明之际滇黔贵土司的黄金一下增多了。这些地方是黄金产地吗?根本不是,它们跟中国本地一样不产黄金,它们的黄金是贸易来的,就像香港不产黄金一样。香港的黄金是从哪里来的?是中国实施贸易管制,导致对华贸易集中在香港、扬子江沿岸口岸的黄金全部集中在香港的结果。青海酋长国、滇黔酋长国和匈奴各酋长国的黄金,恰好就是因为中国皇帝实施贸易管制。但是中国毕竟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所以中国贸易的黄金不敢留在中国皇帝统治范围之内,但是距离中华帝国太远又不行,所以它们全都集中在当时的香港了。

明朝皇帝觉得、明朝官员觉得滇黔部落土司怎么那么有钱,就跟邓小平时代的官员觉得香港怎么那么有钱是一个道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要搞对华贸易不能离中国边境太远,但是又不能在中国边境以内,在中国边境以内很可能被打土豪;所以就要选择一个在中国有效控制范围之外,但是离中国边境和贸易口岸非常近的地方,近代就是香港、明国那就是滇黔土司、北宋那就是青海的酋长国、汉魏之间那就是匈奴的部落。从考古学证据和文献证据都显示,这些时期的这些小国黄金简直多得不得了,而大帝国,中国这个大帝国却变得非常缺少黄金,让苏东坡都感到奇怪。其实这些小国也没有什么黄金,只是贸易在哪里黄金就在哪里,仅此而已。

所以杨家的土司国自己也是需要贸易的,像所有的土司国一样,他的很多物资,比如说食盐不能自给,需要用本地物产去交换。这就是为什么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技术革命都发生在封建西欧的缘故。我需要工匠给我制造很好的铠甲,要不然我打仗会很吃亏,我需要商队给我带来各种必需物资,要不然我日常就要吃瘪,我必须对他们好。如果我对他们不好的话,我又不能像中国皇帝一样,你非得为我服务,你不听话我可以杀你全家,你跑到哪里去?你从南京还没有跑到广州,就已经被我追兵抓住杀了,我是一个大帝国,你跑不了的,或者说虽然有人能跑但那是少数。但是我一个土司国,你要跑,或者是我只是香槟伯爵,一个伯爵国,我想要抓你或者杀你,你拍拍屁股就跑到弗洛伦萨去了,拍拍屁股就跑到缅甸泰国去了,我杀不了你。别人一看见我会杀人,带着他们的钱都跑路了,吃亏的是我自己。所以小国和多国体系必须尊重自由贸易、必须用优惠政策来招揽优秀的工匠,在现在就是技术员、招揽优秀的商人跟自己合作,这样才能够发展资本主义和改进技术。

大皇帝可不一定了。大皇帝说他可以涸泽而渔,像君士坦丁皇帝一样,所有的工匠都跑到君士坦丁堡来替我修宫殿,不要给脸不要脸啊,不听我的话我是有能耐杀掉你的,量你也没有能力千里迢迢跑到安息(Parthian)去吧?这样一来技术就非退化不可。明国永乐皇帝造船修宫殿可以武断地制定价格,你亏本也得修,量你也没有办法跑到日本去。那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当工匠技术好的话很吃亏,下一代我不当工匠了,我也去读书做官去;我做商人像沈万三那样被你抄家了,下一代我不做商人了,我也去做官去;大家都变成士大夫,都去科举做官去了。做生意的钱也没有了、当工匠的技术也没有了。帝国人虽然多,都是些sb一样的什么也不会的编户齐民,和除了读书写文章以外什么也不会的士大夫。

真到打硬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不仅满州人日本人刀比我们快,连郑和到爪哇都发现爪哇人的刀比我们快。这是怎么回事?瓦房店化,你的工匠退化了。为什么你的工匠退化了?因为你的工匠都觉得我要是有出息我就去读书做官了。我现在之所以继续做工匠,是因为我读书读不来我成绩太差,只有下等人没出息的人才做工匠,没出息的人才做军人才去打仗,那么有出息的人全都去写八股文去了、聪明人全去写八股文了,留下来种地的都是没出息的编户齐民、留下来做工的没出息的下等人。那你的质量能好得起来吗?你虽然以农立国,但是三季稻的种子还是从东南亚引进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农民是贱民、军人是贱民、工匠也是贱民,结果必然就是个这样子。

这就是大帝国带来的流弊。所以大帝国看上去虽然宫廷非常发达、知识分子特别多,反而没有办法产生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产生技术进步;原有的技术,帝国建立起来五代十国留下的技术,或是蛮族引进的技术,在大帝国统治下反而会不断地退化失传。中国民间文化的特长是什么呢?祖先祖师爷第一代的技术是最先进的,达摩祖师从印度来的时候少林寺无比NB,但是现在我们不行了,退化了瓦房店化了,祖师爷的光荣我们已经完全不行了;王重阳在的时候全真派还很行,后来到杨过那个时代全真派也不行了;洪七公降龙十八掌的时候丐帮很NB,到张无忌史火龙那个时代丐帮也不行了。全都是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呢?第一代祖师是达摩祖师当然很NB了,就像是工部局很NB、苏联专家很NB。后来一代不如一代,聪明的能干的人都去读书做官去了,剩下的都是笨人,笨人还能怎么样?下等人还能怎么样?渐渐地都不牛逼了,然后都不牛逼,顶不住外人以后就改朝换代,蛮族入侵,故事又重新来一遍。

所以,杨家土司也必须搞贸易,搞工匠。彭家对他的作用之一就是,他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搞境外贸易是有一手的。白家白所成他们的祖先在搞贸易方面就没有什么特长,所以他的阶级地位比较低一些,但他们都是封建体系一部分。

然后,接下来缅甸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殖民地,从英属印度脱离出来,然后英国开始培养殖民地精英,准备将来撤出缅甸以后建立自治政府。像土司头目这种人就是现成的一员,杨家的土司就是未来英国撤出以后,缅甸自治政府的一员。在这时候,二战爆发了,蒋介石派远征军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作战。这时杨家又突然想到,机会又来了,我们祖先没有从大清国揩到油,现在可以从国民党身上揩到,于是就发生了《怒江春暖》那一类故事。我对国民党说,我们海外华人可是很爱国啰 ,马来亚华人给国民党捐了好多钱,我也给你捐1000大洋吧。你们带来的军火,可不可以分一点给我?可不可以在国民政府内部给我的子弟留一些官衔,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呢?我拿了国民党军带来的军火,跟周围的酋长国相比就有军事优势;我的子弟在重庆当了官,一个儿子在仰光当缅甸的议员,另一个儿子在重庆当国民党的军官,或者是当国民党的文官,两头占,我的阶级地位是不是提高了,是不是可以左右逢源啊?

同时,我都这么爱国了,滇缅路可是很有油水的,像张恨水所描绘的那样,是投机家经常出没的地方。从海陆运到缅甸或者是印度的汽油和其它的紧俏物资,通过滇缅路运到云南、重庆,价格一涨就是几十倍,中间投机倒把油水可大了。你看,我是爱国者,我爱蒋介石,爱中华民族,爱蒋委员长,拥护抗战,是不是可以给我一个贸易优惠?你看张三、李四、王五他们这些酋长,他们都不爱国,他们是缅甸人,他们不会向着你们的,我可是海外华人呢,是不是在昆明的市场上给我一点优惠?我在缅甸和昆明之间投机倒把、走私贸易,你们云南的国军和地方官可要给我一路绿灯哟,要不然怎么能对得起我这么爱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