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北方四岛 & 论英国首相特拉斯辞职

主持人:

阿姨您好,我是Jimmy。首先最近有个新闻,是乌克兰正式承认了日本对北方四岛的主权要求。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表示说,泽连斯基总统签署了第692号总统令,重申尊重日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其仍在俄罗斯联邦占领下的北方领土。日本其实一直都主张,现在被俄罗斯占领的北方四岛是日本的领土。我有点好奇,就去看了一下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帝国时代1933年日本领土的地图,其实当时日本除了北方四岛之外还拥有整个千岛群岛,不包含堪察加半岛,还包括南库页岛、满洲国、整个朝鲜半岛和台湾。(注:库页岛=撒哈林岛Sakhalin=桦太岛Karafuto,Kuril Islands=千岛群岛,北方四岛也称为南千岛群岛)我个人对日本经营北海道、满洲国和台湾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印象就十分薄弱。想请阿姨跟我们谈一下这个比日韩更北的东北亚区域,在经济和战略上的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何日本要跟俄罗斯争夺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主权?未来俄罗斯可能衰退或解体的情况下,满洲以北的广大土地,包括库页岛、堪察加半岛还有海参崴在未来的世界会有什么重要性吗?日本或韩国会趁这个机会拿下库页岛吗?谢谢。
刘仲敬:

乌克兰的利益其实就是在于俄罗斯解体,俄罗斯不解体的话它早晚会卷土重来的。即使俄罗斯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克里米亚战争那样遭到失败,在列宁的时代大幅度撤退,但是早晚它会重建帝国,在斯大林时代卷土重来,或者是在克里米亚战争20年以后又卷土重来。只要俄罗斯帝国的框架存在,那么克里米亚半岛或者是亚速海的土地多一点少一点是无关紧要的,乌克兰边境是无法守御的。乌克兰跟俄罗斯不是同一体量的国家,只要俄罗斯恢复帝国,无论它前一次输得多惨败得多惨,它肯定要卷土重来,乌克兰一定是首当其冲的。而且因为乌克兰东部边境的不稳定性,北约是不大可能让它加入的,北约要加入首先就要有边境的稳定性,而乌克兰东部边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稳定的。所以战场上的胜利对乌克兰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乌克兰真正的利益在于首先就是要俄罗斯解体,退而求其次让俄罗斯的衰弱混乱时期越长越好。换句话说,乌克兰的政策就是一战时期德国的政策,和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波兰的政策。但乌克兰毕竟是一个有领土军队的国家,它不能像我制造出来的大蜀民国那样,拍拍脑袋在推特上面找一些网上建国的诸罗斯爱国者,然后就宣布图瓦也独立了、阿尔泰也独立了,图瓦和阿尔泰实际上并没有一点点可以运用的资源。但是日本是一个有建制的国家,它跟俄罗斯既然在有领土纠纷的话,乌克兰可以零成本地承认日本的领土要求,打击一下俄罗斯,这样保证日本和俄罗斯处于尽可能敌对的状态。这就像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要支持满洲和日本一样,因为蒋介石的中华民国经常被苏联操纵,而且中国根本不具备对抗苏联的实力,但是日本具有、满洲具有,所以波兰要支持日本和满洲,分散苏联复兴对它带来的压力。

乌克兰的外交利益在于尽可能避免俄罗斯和日本和解。日俄和解的利益很大,因为俄罗斯和日本或者苏联和日本的利害冲突很小,他们搁置比较小的冲突、联合起来对抗第三方的利益是极大的。所以乌克兰应该挑拨离间,抓住任何企图淡化日俄冲突的理由,尽可能使日俄冲突激化起来。根据同样的道理,乌克兰可以承认车臣独立,车臣自由军好歹是有一支军队在的,它具有一定的实力;而网上建国的英格里亚(Ingria)或者是图瓦、或者撒尔汗共和国(注:待定)的话是一个兵也没有的,尽管这些国家如果统统独立出来对乌克兰有极大的好处,但是乌克兰承认它就变成单方面吃亏了;乌克兰承认日本的领土主张和承认车臣的独立,那就不算是吃亏,因为对方能够给他提供一定的反馈。

反过来在日本这方面,北方四岛主要是安慰被苏联强制驱逐出境的北方四岛世居居民的感情,而不是北方四岛在战略上或者经济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北方四岛的问题就是在于,照日本人的理解它并不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日本人素来就是以严格遵守哪怕是对自己不利的所有契约、以死脑筋和一丝不苟的方式遵守而著名的,这是日本人能够在国际上确立信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从利益角度上来讲的话,北方四岛的居民失去了财产、被苏联军队强制押送出境这件事情,比起满洲国的日裔——我们要注意不是日本侨民,而是已经放弃了日本国籍、获得满洲国国籍的日裔满洲国人,以及那些根本就是在满洲出生、所以一出生就是满洲国的人、根本从来就不是日本人、一天都没有登上过日本的土地的那些日裔满洲国人被强制遣送回日本相比的话,那肯定是满洲方面的损失更大一些。但是日本人是遵守条约的,就是既然战败了要议和,割让就要割让了,所以千岛群岛和满洲的日本人全部驱逐,对日本人来说不是一个意外。

但是照日本人的理解,千岛群岛是不包括北方四岛的,北方四岛是北海道的附属小岛,而不是千岛群岛的附属小岛。他们没有料到苏联人在这个时刻还要占一个小便宜,这个小便宜是俄罗斯帝国不想占的。沙皇的俄罗斯帝国在跟日本帝国政府谈判,用库页岛南部来交换千岛群岛的时候,俄罗斯帝国和日本理解的千岛群岛都不包括北方四岛。俄罗斯帝国用来交换库页岛的那个千岛群岛当中,也没有认为北方四岛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而苏联却做了跟俄罗斯帝国不同、对苏联国家利益是没有好处的事情,就是顺便占领了这几个经济上和资源上都没有什么用处的小岛,纯粹是无产阶级翻身以后显示一下老子也能流氓上位,也能欺负一下人。这就好像是路易十四没收奥兰治亲王在法国的财产是封建领主的做法,他是不会到奥兰治家族的太太小姐的牙床上去跳一跳,而毛泽东却说贫下中农要到地主老爷的姨太太和小姐牙床上去跳一跳。为什么呢?因为贫下中农有自卑感,他觉得这一次我总算翻了身,所以要上来跳一跳;而路易十四是贵族,他是出于国家的利益才打击奥兰治亲王的,所以他没收了奥兰治亲王的财产就算了,所以做什么表演性的动作他没有那个胃口。

苏联跟俄罗斯帝国的不同也就是无产阶级跟贵族的不同。俄罗斯帝国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要求是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伤害日本人民的感情,伤害了日本君主制支持者的感情对俄罗斯君主国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它只是要利益而已;而苏联作为无产阶级,它伤害一下俄罗斯君主的感情和日本君主支持者的感情,对于它来说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有感情上的利益。你看,你们不是皇国吗?你们不是最主张条约神圣的吗?现在我故意不遵守条约,额外多占一点、多揩点儿油,你们也没有办法对不对?我要享受一下的就是你又生气又没有办法的这种感觉,这就是无产阶级翻身做主的感觉。

对于美国人来说的话,美国人也同样认为,第一,俄罗斯把北方四岛放在千岛群岛的范围内是违反条约的,第二,这点破事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值得进行干涉,干涉的成本比起得到的利益还要高,因此局势就一直拖了下来。但是日本政府对日本国民负有责任,跟千岛群岛和满洲不一样,可以在战败以后继续住下去的日本居民一下子丧失了财产,他们不找别人负责,他们要找日本政府负责,所以日本政府需要对他们交待得过去。对于1972年外交革命以后,想要利用西方国家来反对苏联的中国来说的话,北方四岛就是一个促使日苏决裂、促进日中友好、吸收日本技术和资本用来对抗苏联的中国政府的一张牌。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打的是现在的乌克兰同样的主意——千万不能让日本重新走上日苏友好的道路,日本跟苏联越敌对,对中国就越有好处,所以中国坚决支持日本拥有北方四岛的主权就是为了防止日苏和解。

当然从实际的利益上来讲呢,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它跟日本的关系其实就是幕府后期、松前藩时期,日本渔民——渔民经常要远洋航海,就像是尖阁列岛的捕鱼区一样,尽管陆地上他们不怎么定居,只是偶尔晒一下渔网之类的临时停留一下,但是经常要建立物资交换点、贸易点、以及修一修船或者什么的停靠点。所以日本渔民对于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南部是经常使用,但是并没有现在主权国家的领土观念。当然俄罗斯当时也并不在乎这些小岛。等到19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近代国际体系进入远东以后,大家才感受到有划分边界的必要性。但是相对于满洲铁路和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都不是很关心萨哈林岛或千岛群岛,争是可以争一下的,但是用途都不是很大。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以后,想要顺便把那些日本拓殖者和渔民利益保障一下。而俄罗斯则坚持说是满洲的战争只是一个殖民地冲突,俄罗斯帝国并未战败,所以俄罗斯帝国的原则就是不割地不赔款;满洲的利益可以出让,因为满洲只是殖民地,让一让没关系,俄罗斯本土不能割地赔款。最后就达成了那个半个萨哈林岛的协议。这样日本人在萨哈林岛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北方基本上没有日本渔民去,所以日本政府对国内也勉强可以交待过去。从俄罗斯帝国的角度来讲,萨哈林也像满洲一样是拓殖地,是俄罗斯原来流放犯人的地方,不能算本土,所以让一下也可以说坚持了不割地不赔款的原则,大家都勉强过得去。这时千岛群岛的主权归属还不明确。

俄罗斯的拓殖者和渔民以及开矿者,其实最远的时候是到了阿拉斯加和加州的。在19世纪初叶,俄罗斯的捕捞海兽皮毛的贸易公司实际上到了阿拉斯加,在阿拉斯加建立了定居点,还一直南下到今天加利福尼亚的地方,当时的美国人还很少在加利福利亚。但是美国人开发加州以后来的人非常多,越过合恩角和巴拿马运河——美国要开巴拿马运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要到西海岸的人太多了,走陆路太慢;美国修横贯美洲大陆的中央铁路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陆路交通太慢太不方便,走海路更快一些但是要绕过整个美洲大陆。后来美国的人口占优势以后俄罗斯的影响就被抹去了。

而后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败以后,出于乌克兰人和中国人支持日本北方四岛领土要求的同样理由,要把阿拉斯加卖给林肯总统当政以后,开始跌跌撞撞地尝试帝国主义路线的新兴美国。这个逻辑跟拿破仑一世把路易斯安那便宜卖给美国的逻辑是一样的,拿破仑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创造一个未来的海上强国,让它跟英国竞争。因为法国在海上当时已经证明打不过英国,没有海军就保卫不了自己的美洲领土,既然自己横竖保卫不了,与其让英国人用武力夺取,还不如卖给美国人,卖给美国人加强美国的力量,让美国人跟英国对抗对法国有利。同样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被英法联军打败以后,它知道俄罗斯帝国在海上不可能斗得过英法联军,但是它也像拿破仑一样,我虽然不行,但是我可以指望其他人来进行报复。美国在南北战争胜利以后,挫败了英国和法国企图支持南部联邦分裂美国的企图以后如日中天,俄罗斯帝国指望美国强大以后报英法在南北战争时期的一箭之仇,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促成美国向帝国方向发展。按照俄罗斯帝国的算盘就是,美国变成帝国以后,肯定跟英法帝国主义冲突,这样对英法帝国主义有害,而对俄罗斯帝国没有什么损害;俄罗斯帝国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那点利益为了这个更加重大的理由,那是完全可以牺牲的。

根据同样的理由,俄罗斯帝国在千岛群岛那点利益也是完全可以牺牲的。所以在日俄战争以后,日俄的基本趋势就是双方和解,在满洲问题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和解,使得俄罗斯能够专注于欧洲外交。俄罗斯在印度和中亚问题上也跟英国和解,在远东问题上跟日本和解,那么双方都要各让一步。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讲,俄罗斯是大陆国家。库页岛是一个大陆型岛屿,像澳大利亚一样,它有大片的可开发土地;而千岛群岛是一系列的小岛,渔民比较有用,开发者比较没有用,两相比较的话,库页岛重要而千岛群岛不重要。日本恰好相反,日本是海洋性质更重要一些。如果在大陆上有利益的话,土地肥沃矿产丰富的满州显然比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都要重要得多,所以日本更重视千岛群岛。于是双方交换领土,日本在库页岛/萨哈林岛让一步、俄罗斯在千岛群岛让一步,大家都满意,然后双方达成和解,俄罗斯和日本都加入英国的阵营去对付德国,而不会自己闹事。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工作,所以双方能够轻而易举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俄罗斯帝国解体以后,对于日本来说其实北方四岛是一个感情上的问题,而不是利益上的问题,主要是在国内安抚得过去,就像独岛或者是竹岛的日韩纠纷一样;美国人认为这些纠纷毫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压下来;而中国人认为最好是让日本人和韩国人翻脸,这样中国就可以做东亚的领导者了。其实日本和韩国对于北方四岛和萨哈林岛都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如果日本要获得开发方面的利益的话,那么缅甸和印度尼西亚都萨哈林岛和北方四岛要重要多。但是安全的角度来讲,日本海是日本一个安全方面的破口,日本应该确立远东处在分裂政权或者友好政权的手里面,而不是恢复俄罗斯帝国,所以在这一方面日本跟乌克兰倒是有共同利益。但是比如说如果远东共和国成立了,远东共和国拥有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三角地的土地,那么萨哈林岛/库页岛归属远东共和国,其实比日本人自己控制要好。你在两种结局当中,A,俄罗斯帝国重建,但是俄罗斯帝国愿意把千岛群岛和桦太岛让给日本,日本的领土得到大幅度扩张,好像安全空间完全补齐了;B,俄罗斯帝国解体、远东共和国成立,远东共和国占领桦太岛和千岛群岛全部、日本领土得不到扩张相比,其实是远东共和国建立对日本更有利,尽管日本得不到萨哈林那方面的领土。

但是如果远东共和国建立或者俄罗斯解体的话,继承政权是很有可能放弃北方四岛的,它很有可能放弃北方四岛而不放弃千岛十八岛。而日本没有扩充领土的欲望,也不见得会去重新争取千岛十八岛那一点点只有渔民方面利益。日本的外交是谨小慎微的,它缺乏欧洲列强那种翻云覆雨的大国成色,它在《日美安保条约》的框架下,走的是英日同盟时期谨小慎微的路线。尽管英国对它的同盟国或者是地区代理人是比较放纵的,即使日本做出格的举动,只要做得不太过分的话英国也愿意,但是日本其实是一再坐失良机;美国也是这个样子,美国允许日本做的,日本一般不敢做。日本总是对条约和契约做不利于自己的严格解释,以免制造出不必要的纠葛,这是日本外交的基本风格。所以从欧洲外交的角度来讲,尤其是从欧洲大陆外交的角度来讲,日本外交不是优秀的外交。日本外交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是极其软弱无力的,它错过了很多翻云覆雨的机会,所以它也很可能会错过。它是那种把国际法当国内法来解释,不搞马基雅维利主义,企图依靠严格遵守契约而提高信用的路线。

所以其实只要北方四岛并不是外交上的优胜路线。外交上的优胜路线是,A,要么我TMD把北方四岛送给苏联和俄罗斯,实现日俄和解,使日本得到了俄罗斯这个大帮手,或者是放下了必须跟俄罗斯敌对这个大包袱以后,那就像是法国撤出阿尔及利亚以后外交空间急剧扩充;B,要北方四岛的同时,老子连千岛群岛甚至是桦太岛一口气要下来,极大地加强日本的安全形势,或者是把桦太岛和千岛群岛连同北方四岛作为筹码,来作为日本交涉满洲国或者是远东共和国、为俄罗斯和中国的解体做准备的冒险主义政策。这两种政策从帝国主义外交的角度来讲,都比严守条约解释,只要军事上经济上毫无重要性的北方四岛,不要军事上安全上比北方四岛要重要得多的千岛群岛和桦太岛要优越得多。

所以日本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或者说日本没有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它执行的是不完全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什么叫做不完全主权国家?就是它把美帝国主义当做一个帝国,它把它自己在美帝国主义或者是英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当中的地位解释为国内法(municipal law)。国内法是干什么?我国公民在我国境内只要遵守我国法律,他的任何权利都必须得到保护,这种权利是不是有利于本国的外交政策那是不管的。法国侨民在英国反对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向英国提出交涉;英国为了维持反对俄罗斯的英法联盟,应该让拿破仑三世满意;但是英国的陪审团根本不管这些,判法国政府败诉,巴麦尊首相对此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因为它执行的是英国的国内法,英国的国内法是高于英国的外交政策的。所以日本把他的外交政策解释为美帝国主义体系下的国内法,它不管这件事情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意义上是不是有利,也就是说只讲理不讲势。而如果是讲外交的话、如果是讲对外关系的话,那你就应该是讲势先于讲理,先讲国际形势上有利不有利,然后再讲法律技术上有理没有理。

能够国内法高于国际法只有两种情况,A,像英美这样的全球帝国主义,罗马人民的罗马法是高于万民法的,因为全世界所有的其他国家在罗马和英美面前都像是附庸国;B,跟国际体系缺乏接触,而且即将在国际关系中吃亏甚至吃大亏的小国或者是偏远国家,它为了坚持国内法优于国际法,因此在国际关系上要吃亏和吃大亏。日本是处于第三种状态,它不是边远地区的小国和即将吃亏或者亡国的国家,而是英美的附庸国;所以它凭着它的附庸国身份,在国际体系上面也坚持国内法优先,这个国内法不是日本国内法,而是美国世界秩序的万民法;按照英美世界秩序的万民法,北方四岛属于北海道岛而不属于千岛群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按照英美主持的国际体系,无论千岛群岛归谁,北方四岛都该归日本,千岛群岛是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做法在英美国际体系能够覆盖到的地方是完全可以生效的,例如小笠原群岛或者是琉球群岛或者是尖阁列岛,因为它是美国势力范围覆盖的地方,所以日本坚持这种罗马万民法等于国内法的原则是可以生效的,比如说中华民国就拿不到尖阁列岛,因为美国的国际体系不是这么解释的;但是在美国国际体系覆盖不到的地方,苏联或俄罗斯控制的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这一招就不灵。所以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一个半独立国家、不完全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日本尽管有条件,也不具备实行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日本实行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日同盟在华盛顿会议当中被美国强制解散以后的结果。但是日本这一次搞帝国主义的外交失败了,给日本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由于广岛创伤的缘故,日本人普遍地不愿意再搞帝国主义外交。其实从第三方的角度、从火星人角度看日本不是不能搞帝国主义外交,而是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搞帝国主义外交的时候国际形势不利,国内的精英集团和草根群众之间的关系没有搞好,明治宪法本身有缺陷。如果当时适当地搞一下小帝国主义,面对满洲和西伯利亚、蒙古和内亚的小帝国主义,避免在东南亚执行跟欧洲帝国主义冲突的帝国主义,其实日本可以得到英日同盟时期和日美安保时期只做附庸国、不做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所得不到的很多利益,而并不会引起战争。

但是出于大众民主对民众心理的依赖,以及更重要的就是,日本精英集团没有成熟到像英国贵族和罗马贵族那样,准确地把握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的地步,所以日本只能执行现有的外交政策。所以你可以合理地推断,乌克兰和波兰还有英国,因为自己的帝国主义经验的缘故和他们对东欧形势把握的缘故,他们对俄罗斯远东,在俄罗斯帝国解体的过程当中,插手的力度会比日本要大得多。日本尽管实力至少比波兰和乌克兰要大得多,即使不一定能比英国更大,但是波兰和乌克兰插手波及远东的俄罗斯帝国的解体,会比日本要积极得多。日本还是会像是在英日同盟时期以后一样,被动地等待国际形势尘埃落定以后然后再随大流,而不是采取追求最大利益的方式,在国际形势还处在混沌状态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地给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而波兰和乌克兰几乎肯定会这么做了。
主持人:

好的,感谢阿姨的分析让我们知道日本的外交政策,还有这个北方四岛的利益在哪里。好,接下来我们第二个问题还是想看一下这个乌克兰的结果。目前有两个比较主要的进展,一个是传出乌克兰放出俄军在赫尔松(Kherson)可能弃守的消息,因为另外也有可能在赫尔松发生巷战的消息,不知道弃守是真的还是乌克兰的军心喊话。但俄军在南部战线的情况的确十分艰难,赫尔松市在聂伯河西岸,对从西岸进攻的乌军来说可以包围赫尔松并打击俄军的补给线,而赫尔松市是赫尔松州的最大城市,如果乌军可以拿下赫尔松州就会直接面对克里米亚。另外一个新闻是美国宣布大名鼎鼎的101空降师已经部署在欧洲最靠近乌克兰的地区,离乌克兰边境只有三英里;同时白俄罗斯国防部也宣布,首批参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联合部队的的俄军士兵已抵达白俄境内。这让一些媒体开始担心战争是否会扩大到白俄罗斯和北约是否参战。请阿姨跟我们讲解一下。
刘仲敬:

乌克兰其实是虚张声势。就是赫尔松并不好打,主要是因为乌克兰军队的进攻能力是很成问题的,基本上打不了歼灭战,经过培训的新军人数还不多,各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而且赫尔松主要是对俄罗斯不利,而不是对乌克兰不利。用极为困难的漫长补给路线补给到赫尔松,又不断地一路上遭到轰炸,对俄罗斯有限的军事资源是一个极大的消耗,所以俄罗斯的专业军官应该是早就主张缩短战线了。兵力不足的地方应该缩短战线,就像是蒋介石早就应该把送到满洲去的精锐部队撤回来;而毛泽东呢,就早已经把自己放在江南和淮南的部队撤到山东去了,这是毛泽东用兵比蒋介石高明的一个地方。但是普京和蒋介石一样,出于政治原因不愿意撤退。政治原因包括有一个西方媒体不提的原因就是,赫尔松有大量的俄罗斯帝国主义者,如果俄罗斯帝国抛弃他们,那么帝国的威信就没有了,所以俄罗斯至少要在撤退的时候先把他们疏散到俄国境内去。尽管乌克兰人说这是俄罗斯的强制掠夺,但是我相信其中有很多人不是强制的,他们本来就是在俄罗斯军队来的时候做了带路党的,所以乌克兰人回来以后,自己是要受叛国罪审判的,所以他们绝不高兴乌克兰人回来,宁可跟俄罗斯人走。

俄罗斯如果把当地的居民全部撤空,只留下军队打一场凡尔登战役的话,乌克兰人是很难打赢的。现在是雨季,乌克兰南部的道路路况也不好,物资和弹药的补给是非常困难。而且乌克兰人很害怕,中期选举就要来临,共和党人至少会拿下众议院,拜登政府受到严重削弱以后,还能不能坚持现在这种积极支持乌克兰的政策。所以他心里很急,跟俄罗斯跟普京一样也是打政治战不打军事仗。如果乌克兰的军事资源完全靠自己,而不靠美国或者是西方国家的话,它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让俄国人从赫尔松撤退。俄国人在赫尔松多待一段时间对乌克兰更有帮助,拿下了赫尔松对乌克兰反而没有多少帮助,拿下赫尔松对乌克兰唯一的帮助是切断克里米亚的水源,让克里米亚的局势更加困难,仅此而已,这个困难是可以弥补的,所以军事意义不大。但是考虑到美国的政局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乌克兰人不敢这么放心,还是要尽快地早打,不顾士卒的伤亡,先多制造一些既成事实再说。

所以应该发生的事情大概是,俄罗斯撤出亲俄派的平民、甚至是全部平民以后,留一部分军队在赫尔松,至少要做牵制性的打击,就像蒋介石不能不战而撤出上海南京一样,宁可打败把这些部队赔掉,也要打一仗才行,所以一定会打一场凡尔登战役。而乌克兰人并不擅长于打攻坚战,所以损失一定很重。从军事形势上来讲现在走到这一步,其实双方已经没有别的什么棋路了,接下来这一步是一定会走出来的。

当然俄罗斯还有另一步乌克兰没有的棋,俄罗斯可以使用化学武器或者战术核武器,而乌克兰已经没有这一套了。要反制这一点,美国是有多种可能的选择的,比如说斩首普京、外科手术俄罗斯的残余的核设施、或者美国直接介入乌克兰,不用核武器也不进入俄罗斯本土,就只在乌克兰领土内,利用空军优势和技术优势轰炸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部队,使其丧失战斗力。这是美国克林顿政府在南斯拉夫战争中的做法,当时俄罗斯不敢干涉。

比如说,如果俄罗斯先使用的核武器,我想俄罗斯应该先使用化学武器,然后再使用战术核武器;使用了战术核武器,而美国不用核武器报复,而是只用常规兵力,像打南斯拉夫那样,也不进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只轰炸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目标,那么俄罗斯很有可能是不敢进一步反击的。为什么?因为人家给你降了一级了对不对?俄罗斯使用了核武器,那美国人也可以还你几个核武器;美国人不使用核武器,只用常规武器来打你进入外国领土的常规军队,这就是降了一级、让了一步。你敢不敢再升级?再一升级核武器可能打到俄罗斯的本土。它很可能在这一步就不敢再升级了,那么俄罗斯在乌克兰军境内的军队,就像上次波斯尼亚战争时塞尔维亚的军队那样全军覆没了。本来跟乌克兰人打它只会打败,打败以后乌克兰人缺乏歼灭战的能力,它很有可能还能够把一部分部队完整地撤回来;而美国人这样一搞了以后,你很有可能全军覆没,没有办法撤回来。军队能够撤回来那就像是普法战争以后的法国,还不会巴黎公社;军队撤不回来,那就像是二月革命时期的沙皇了,俄罗斯帝国要土崩瓦解。这两者是有差别的。

美国人是逐级升级的,它出兵到罗马尼亚就是向俄罗斯暗示,俄罗斯如果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人逐次升级的第一步可能就是在乌克兰境内打一场南斯拉夫战争。在这个时候美国首先要保护罗马尼亚的北约边境,利用他的空军优势来保护罗马尼亚的北边,同时肃清在乌克兰南部可能威胁罗马尼亚边境的俄罗斯军队。美国人无需在波兰派兵,因为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已经增加了在波兰边境的军队。而且波兰是欧洲除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外的第三大坦克大国,美国制的坦克和苏联制的坦克波兰都有很多,在俄罗斯绝大部分军队都已经陷在乌克兰的情况之下,白俄罗斯全国的军队再加上俄罗斯可能派到白俄罗斯的军队,都打不过波兰的坦克部队。俄罗斯派兵到白俄罗斯,主要是因为白俄罗斯在波兰和乌克兰的夹缝之下,有政权更迭的危险。相比之下,从白俄罗斯再打击波兰,或者是越过沼泽地打击乌克兰,在军事上是极其不划算的,会使已经拉长的战线拉得更长,而且这样极少量的军队在无论技术上还是人数上都拥有绝对优势的敌军面前,基本上是去送人头的。所以就俄罗斯在白俄罗斯的做法有威慑性质,但主要是防御性的。

美国人呢,这是在准备在乌克兰,在俄罗斯升级战争的时候,准备进一步地用常规兵力介入乌克兰战争,把乌克兰作为第二个波斯尼亚来处理了,搞这种战争美国人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但是跟俄罗斯打一场哪怕是只有战术核武器的核对抗战争,对美国人来说还是没有经验的,所以美国人的第一步应该是常规反击。考虑到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在包括空军和电子战在内的常规兵力方面已经拥有绝对优势,这场战争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打赢,而且俄罗斯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敢进一步升级的。所以现在就看俄罗斯升级到哪一步了,如果知趣的话、不升级的话,美国人是不会去直接进入乌克兰的;如果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使乌克兰波斯尼亚化的话,那么俄罗斯吃亏还要更大一些。
主持人:

好的,这个听起来非常的合理,所以我们看一下这个战局会再怎么样地演变。好,那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个英国的部分。英国现在的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在很短的时间,在45天之内天就宣布请辞,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她会辞职的主要原因是说,她上任之后推行了非常激进的减税政策,包括要将基本的个人所得税从20%下调到19%,然后年收入高于15万英镑的有钱人的最高收入所得税,她从45%下调到40%。现在又刚好英国遇到了全球通膨和能源价格上涨,所以这个激进的减税政策一出来,马上导致了英国股市还有英镑下跌,也导致了英格兰银行放出更多的流动性来救市,那这就跟它们要抵制通膨的措施是背道而驰。那特拉斯只好收回她想推行的经济政策,然后要改推相反的工党的政策,但是民怨已经爆发了,调查发现如果马上举行大选,56%的人会投给工党,可只有20%的人会投给保守党。特拉斯辞职之后,目前是保守党即将选出新的党魁,那目前特拉斯是在看守内阁当中。那请阿姨跟我们评论一下这个英国史上最短命的政府,还有保守党会不会因为特拉斯受到打击?对英国的对外政策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刘仲敬:

其实特拉斯是一个教条的撒切尔主义者,她做的事情跟撒切尔夫人是一模一样的,而撒切尔主义一开始是要有阵痛的。1982年的撒切尔政府是极其不得人心的,如果当时解散议会的话,撒切尔政府就输了、保守党就输了。经济改革造成的有利结果,要到1987年大选前叶的时候才表现得很清楚。80年代后期保护党赢得了它最重大的胜利,而且基本上击垮了1945年福利国家以后工党的基本政策,迫使工党在布莱尔政府时期走向第三条路线,但是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保守党政府在1983年能够渡过难关,其实不是靠它的经济政策,而是靠福克兰群岛的战争,这场小战争的胜利和爱国主义的重新爆发,帮助撒切尔政府渡过了难关,使她能够坚持到1985年以后经济政策重新好转。

但是乌克兰战争却没有扮演同样的角色。这是大众民主的一个特点。尽管乌克兰战争的重要性老实说是超过福克兰群岛战争的,阿根廷的军事独裁政府远远不像俄罗斯帝国主义那样有威胁,它就算占了福克兰群岛,政策也是消极性质的,俄罗斯如果占了乌克兰就不是消极性质的事情。但是在大众民主的感情当中,福克兰群岛上的英国人受到了伤害,跟遥远的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乌克兰人受到伤害,那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乌克兰战争其实要重要得多、英国在乌克兰实际上已经取得了胜利,却不能够给保护党政府加分,而撒切尔政府在福克兰群岛的胜利却挽救了保守党政府。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是两层。第一层就是,在政府这个层面,保守党和英国民众的耐受力不如80年代,这是由大众民主自身的弱点以及保守党的派系政治造成的。特拉斯本人在原先保守党当中的威望是远远不如撒切尔的,所以她在派系当中本来就是一个脆弱的平衡联盟,所以其他派系在可以不重新举行大选而搞垮特拉斯政府的时候,就不肯手下留情了。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从所得税的实质去找了。什么叫所得税?19世纪自由主义者,无论英国或德国的自由主义者,都把所得税看成是赤裸裸的抢劫,没有比这更像是抢劫的税收了。是什么制造了所得税的必要性?战争。所得税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财政必要性而开始的、是随着全国的男人都在前线这个基本事实、养兵和优待军属的必要性而展开的、是由于全民福利国家。全民福利国家的必要性是退伍军人回了家,要求国家继续给他提供他们当兵时期的福利待遇,由于全国男人都当兵,所以本来在十九世纪只给少数复员军人的的财政保障扩展到全民。照顾复员军人是必要的,否则人家很可能因为参与了战争失去工作能力,或者在职业上损失很大。

我们要注意,在19世纪时期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最主要的政府开支就是给独立战争老兵支付退休金。独立战争老兵才多少人呀,但是那是美国政府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政府和拉美共和国政府的主要开支。这你也可以想象到,在19世纪自由主义的黄金时代,美国政府、拉美各共和国政府是多么小的一个存在,可以说它根本赶不上一个大资本家和大地主的财力。但是全民战争是全国的男人都要享受的福利待遇,这是多么重的开支,这个开支要求所得税存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后的第一号最大收入就是所得税。所得税是战争税,削减所得税就是动摇全民战争体制,它要求有一个和平的环境。

撒切尔主义能够成功,是因为福克兰群岛战争是一个小战争、是一个局部战争,它的开支有限,没有给英国造成多大的财政负担,而它的胜利可以使大众民主非常满意,同时国际体系、冷战体系的稳固使得金融界(这就是川普所说的深层国家一部分)愿意支持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无论对东方和西方来讲,都是对全民战争总体战体制的直接攻击。撒切尔和里根的改革意味着,包括世界金融家在内的深层国家预判总体战体制的瓦解将会摧毁苏联,而没有超出西方国家能够承受的范围。苏联完全依靠总体战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总体战国家在和平时期延续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可以说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彻底的总体战略国家,英美和西方民主国家是不彻底的总体战国家。

撒切尔主义的改革以及后来延伸到美国的里根和沃尔克的改革,是取消总体战国家、走向后冷战时期的华盛顿共识、部分地恢复19世纪自由主义国家的重要一步。如果不是在军事上和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这个做法就是相当于波兰的自由否决权(liberum veto),是亡国的措施。苏联是因此而亡国的,因为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竞争也迫使苏联和东方集团跟进,一跟进结果苏联就亡国了。而英美其实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整个西方,欧洲付出的代价最大,德国军队现在变成一个空架子。英美军队也大量地裁军,包括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在克林顿时期都大大地削减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军备。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的军事力量比起冷战高峰期大大削减了,核武器削减了三分之二以上、常规兵力也大大削减了,极大地减轻了美国人民的负担。这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包含着去总体战国家、去军事国家的意义在内,所得税是总体战国家的根本支柱。

所以特拉斯政府教条地指望能够得到撒切尔政府同样的支持,表层上是大众民主和党对派系的问题,她在党内派系中的地位不如撒切尔、乌克兰战争对大众民主的支持意义不如福克兰群岛战争。从深层次讲,这几个问题就严重了,是包括全球金融界,以英美金融界为核心——因为英国是一个金融帝国,英帝国主义在军事方面不能跟美帝国主义平起平坐,但是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帝国主义是可以跟华尔街帝国主义平起平坐的唯一力量,唯一、全世界没有第二个竞争者。英格兰银行也是金融界的银行,并不是英国政府的银行,伦敦金融城和英国的金融界预见到战争即将来临,所以不能削弱战争动员体制。这里面的战争是一战和二战规模的全球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乌克兰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的预演,而福克兰群岛战争则是局部战争,跟冷战结构、后冷战结构相比,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插曲。这场战争需要像一战和二战那样执行总体战动员,因此所得税和总体战的财政支柱只能加强而不能动摇。

这也是川普失败的重要原因。华盛顿共识,川普失败和切尼失败——切尼代表的是不搞民众动员、实行财政自由主义、小政府减税那种小布什政府非常喜欢的那种政策。而川普反而代表共和党内部搞民粹主义动员、群众动员那一部分。战争需要什么?战争需要的是民众动员。所以切尼的华盛顿共识是经济自由主义,在金里奇和川普的民粹主义、群众动员保守主义面前败下阵来;而川普因为基本上是减税和反对除局部战争以外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被拜登这个老帝国主义者和冷战斗士取代了。这是深层国家发出的明确信号:深层国家需要战争。冷战体制、后冷战体制的支柱是什么?美国国债。美国国债行将崩溃,美国需要战争,金融帝国主义需要战争,需要军事动员和民众的支持,所得税不能减。现在不是1979年和1982年,不能削弱总体战体制,相反,世界必须经过一场新的总体战、解决了战后问题以后,才能够重新执行自由主义政策,所以现在实行自由主义政策是不合时宜的。即使2024年共和党人重新回到白宫,他也不能重新实行2004年的自由主义政策。

2004年的自由主义政策和中国帝国主义的崛起、和2014年的乌克兰战争有极为直接的关系。因为轻徭薄赋的经济自由政策要求全球治理,把中国和俄罗斯纳入希拉里所说的全球治理体系,这就意味着纵容中国和俄罗斯重新武装的企图。没有普京政府借助全球化——我们要问,普京政府重新武装,苏联的军工体系在90年代已经全部垮台,重新武装靠的是什么?石油天然气的收入。为什么石油天然气在80年代降价,在21世纪初又涨起来了?因为全球经济繁荣。华盛顿共识和全球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制造美元经济繁荣,美元经济繁荣导致了高油价,使得俄罗斯可以重新武装。全球治理要求俄罗斯和中国——奥巴马总统说,相对于一个强大的中国,衰弱的中国对美国更加危险。为什么呢?强大的中国能够提供充分的廉价劳动力产品,对冲美元帝国主义超发美元造成的全球通货膨胀。去掉了中国因素,全球通货膨胀早就在十几年以前出现了,冲击美国国内的消费市场,那样的话,奥巴马政府和任何政府都会站不住,就像现在的拜登政府一样狼狈。全球自由主义政策有利于中俄地区性帝国主义的崛起,是目前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要美国坚持全球帝国主义,中国崛起和俄罗斯帝国主义的复活就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什么能够打垮俄罗斯帝国主义和中国帝国主义呢?就是全球自由主义的崩溃和军事经济动员的重启,军事经济动员将使得中国廉价劳动力退出美国市场,所谓的友岸平衡,正像欧佩克现在预见到的那样,在战争经济和全球大萧条的情况之下,将使大量的美元附庸国破产,将使不限于俄罗斯、包括所有的油气价格暴跌。所以欧佩克必须减少产量,因为减少产量和增加产量这个事情都必须提前几年准备,事到临头的时候,等需求上来或者下降的时候你临时再调整,已经准备不过来了。对于石油生产国和了解经济形势的金融家来讲的话,最晚明年、最早就在今年秋冬爆发的全球大萧条已经是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减产保价的话,中东石油生产国将会全部破产。